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特别是研究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yl34511线路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自2010年正式设立以来,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现形成如下研究特色:1.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整体性研究;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及方法创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比较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4.中国近现代民族认同与民族复兴道路研究、国民教育与文化现代化研究、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研究。
该学科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力量,构建了合理的学科梯队。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13人。教师多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莫斯科大学等,学缘结构较优,科研实力较强,学术成果突出。近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1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0项,其它省部级重点、战略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学院有首届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指委委员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1人、2012年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1人、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1人、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人、特级教师4人,学院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目前,学院正积极围绕学科研究方向,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整合研究力量、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以期实现长期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毕业生有宽广的就业领域,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
本学科有四个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于“文本支撑与现实引领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学术形成史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代全球层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尤其侧重对当代全球层面出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文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该方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主要经验、基本规律和重要意义等。统筹考量中国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历史考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并立足我校延安传统、军工特色及办学优势,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当代中国周边外交理论和当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理论与政策等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
该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侧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等问题。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研究。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该方向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探讨中国近现代发展道路及“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注重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结合,重点探讨中国近现代为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建设举措与经验积累,为中国当代社会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与政策建议。